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相关链接
【我都上班6天了,潮汕人怎么还在过年?所以真正的潮汕,是什么样?【4K】】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W421N7NB/
笔记
自然地理
雨热同期, 水产丰富, 植物繁茂
潮汕一半以上的区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雨热同期降水充足,
因此这里的底色是高饱和的,草木之绿,花卉之宴,海潮之蓝,万物生猛
八山一水一分田
兵家不争之地, 资源少, 征服代价高
地理位置不好, 山地多, 耕地资源匮乏
由此就需要下南洋谋生
因为航海不确定性高, 生存风险大, 所以对神明信仰虔诚
一般生存风险高的地方的神明信仰更浓, 比如青藏高原人烟稀少, 茫茫行走在高原雪山之间, 很难及时得到同伴的帮助, 所以藏传佛教信仰雪山, 信仰藏传佛教等等
历史人文
中原战乱南迁, 抱团取暖, 聚族而居
为何潮汕人家的祠堂上写着别处的地名呢,实际上地名中暗藏的是潮汕的历史记忆,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中原的数次战乱让人们举族南迁,先是江南,再是福建,
而宋代开始,福建也无法安生,于是大批的移民开始迁向邻近的潮汕平原,千里千玺颠沛,流离而来的移民,
唯有以宗族为单位抱团取暖,他们习惯聚族而居,建筑对外封闭,向内敞开,让人们在这样的空间中获得安全感,
古汉语, 习俗保留完好
保留着自己的语言,来自中原的古汉仪层层叠加在潮汕方言中,潮汕话因而被称为古汉语活化石,
保留着古老的习俗(出花园),少男少女15岁时要穿红衣,红木屐婉静,脸上绒毛象征长大成人
贩盐, 陶瓷贸易, 学子传统
潮汕面向大海,大批百姓便以海为生,他们煮海为盐,
又以附近笔架山上的高岭土烧制陶瓷,远销东洋,
南洋经济发展后,文教兴起,学子们日夜苦读,金榜题名后位列公卿,其中的佼佼者可在城中主街上立起牌坊,在仅仅1.6km的府城大街上,鼎盛时期,每隔35米就有一座牌坊,总数足有43座,密度之高,全国罕见,
神明信仰 (妈祖, 神明庙宇众多)
神明信仰也如俗世人间,人们将高大的山峦尊为国王,相信他们可以管理阴阳两界,
自福建传入的妈祖信俗,庇佑着出海渔民的平安顺利,妈祖庙因而遍布潮汕,
心系百姓的官员,也能在潮汕得到更高一层的领域,受到人们的广泛信仰,不同时空的神明祖先和谐共处,关照出一个熙熙攘攘的潮汕人间
台湾也受闽南文化影响, 特别爱拜拜 https://youtu.be/Fj0OV38ZSz0?si=QBeR-hi2Xq0Jn75z
潮州商帮的兴起 明清海禁
明代开始,海禁政策实行直击潮汕沿海百姓的生计,
关于自寻出路的潮汕人不甘认命,有流民入海为寇,离潮汕海岸10km的南澳岛成为海盗的天堂,由海上主力不止,他们在规则缝隙间与官府对抗,出海走私至清代,韩江与大海交汇处的樟林港兴起,最多时甚至拥有100多支远洋船队,潮州商帮如此登上历史舞台,
潮汕古寨由来
但更多备受压迫的平民在倭寇盗贼的阴影下,只能见其保寨自卫,到了晚清,人口剧增,矛盾升级,宗族之间的械斗成风,让这块土地长期存在的制约彻底暴露,
福建: 八山一水一分田
下南阳
那就是可耕之地实在太少,潮汕已经无法容纳更多无地可耕,无工可做的潮汕平民,最终无可奈何,选择过藩,也就是下南洋,
此时的东南亚美洲正值开发,大量,潮汕人,或是被当成猪仔卖至海外,或是主动谋生前往异乡,潮汕人似乎又踏上了和自己的先辈相似的道路,再度远走他乡,
潮汕商帮的崛起
1860年,汕头开埠,潮汕彻底拥抱海洋,潮人下南洋抵达高潮,潮州商帮关系网通达且牢固,他们往返于汕头,香港,泰国新加坡之间,创造出泼天的富贵,其中的佼佼者,富甲南洋,一个更大的潮汕正在通过潮汕人的再次出走,逐渐形成,迁徙是潮汕的关键词,潮汕人越是远离故土,就越思念家乡,
于是在潮汕,在南洋,在美洲,在世界上,每个有潮汕人的角落,都在延续着一场持久的怀乡念祖,仿佛只有极致的豪奢壮美,才能抚慰怒海求生的艰辛,潮汕商人在外迅速积累的财富化为家乡,一座座精美的民居,祠堂和庙宇,工匠们也极致内卷木雕要多层镂空,错彩镂金,石雕要玲珑剔透,屋顶也要处处生花,山海物产,戏曲艺术,南洋风情都融汇于潮汕的建筑中,形成登峰造极的潮式极繁美学,不论多少动荡
各种豪华的祠堂群
华侨反哺原乡的同时,也在海外建起潮人社会,他们从商从政,在东南亚落地生根,编织起一个庞大的海外潮人网络,如今珠三角也已成为潮汕人心的目的地,但无论在哪里,潮汕人似乎都能迅速找到那个网络,他们凭借语言识别身份,依靠饮食确认归属,通过信仰达成共识,这样跨时空的强大凝聚力,成就了这个跨时空的独一无二的潮汕,
过年拜神, 庆祝游神
每到岁末年初,忙碌了一整年的潮汕人,便选择用传统的方式与漫天神明一道,近日狂欢,无论这一年经历了什么,人们相信年初之时足够虔诚,热闹出彩,来年才会阖家平安,兴旺发达,这场狂欢是潮汕人告慰山海的馈赠,感念先人的奋斗,期待来日的出彩,更是人们千百年来都不曾改变的愿望,一年忧喜,今宵过,两鬓风霜,明日新
经济社会
关于经济水平, 生育
第一派:三市市区+潮安+澄海+揭东。
这一派处于潮汕核心地位,经济比较好,人口净流入,宗教观念不是特别强,生孩子也不多,
像潮州哪怕农村一般也只生两个,市区多数生一个,所以潮州的户籍人口才276万(含饶平)
第二派:老潮阳(潮阳、潮南、濠江)+普宁+惠来。
这一派宗教观念极强,爱生孩子,人口外流严重,目前珠三角的潮汕人多数来自这几个地方,
所以外地人碰到他们的机率大,给外地人产生错觉,以为潮汕人都生得多。
可以说外地人对潮汕人的印象基本上就是来自这一派。
普遍有钱还是第一派,民营经济比较像,像潮安澄海都是民营经济强区,
而第二派是少数大富人多,但总体不如第一派,这也是第二派人口流失多的原因
第三派:剩下区县。这一派处于前两派中间。
汕尾-海陆丰
广东八大低调城市,汕尾!
汕尾不属于潮汕,汕尾更喜欢称呼自己为海陆丰地区,历史上曾经归于惠州府管,后面独立出汕尾市。
汕尾人是南迁的中原人后裔, 后来福建大量莆田、潼洲的“福佬人”来到这里, 客家人是最后进来汕尾的
属于文化杂糅的神奇地区,广府、客家和潮汕文化的影子都能在这里看到,
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且随着历史发展和人文交流各方面的发展,汕尾这里形成的是独特的海陆丰文化。
方言,我们这里因为上面那个文化杂糅的原因,整个汕尾市都没有统一的方言,海丰和城区以福佬话为主(发音类似潮汕话,但更接近闽南那边的),陆丰陆河多见客家话,单单一个海丰县,里面都没有统一讲福佬话,有些镇区都是客家话,甚至一个村里,隔一条巷子都有发音区别。
汕尾不能用一个潮汕或者客家或者广府就把汕尾的文化体系归属给定义了,所以就有了海陆丰文化的划分,在整个广东可以说是一道独特的清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