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觉得 2018 年 2019 年的移动互联网就已经盖棺定论了,大的竞争格局,主要的格局已经定下来了,无非就是两个主要的战场。
2018 年 2019 年的移动互联网
其中一个主要战场是电商。
电商是阿里的,淘宝作为老大哥,
拼多多作为一个下沉市场的新的挑战者姿态,
京东凭借自己的自建物流,还有 B2B to c 模式打差异化,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这个大概就是电商领域的格局。
另一块大的战场是在流量市场,其实是内容加上流量。
两个主要的竞争对手,死对头腾讯和字节。
腾讯是靠微信这样一个日活接近 10 亿的应用,大家不得不用它,离不开它,然后牢牢地把控住了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可以最强的入口,它有了这样一个非常强的国民级的流量入口,社交入口,它就有了能做很多事情。比如里面衍生出一些内容生态,像是微信公众号,还有包括视频号,比如下面有金融服务和支付。还比如它可以孵化出自己的一些业务,比如像腾讯非常多的游戏,还有包括像腾讯视频、腾讯音乐这样的衍生平台是腾讯。
字节是一个挑战者的姿态,最开始是今日头条,是抖音,抖音现在也是一个日活七八亿的国民级的应用。字节依靠着抖音,也是同样的一个流量非常强的流量入口,和腾讯在诸多领域展开厮杀,这个是流量的竞争格局。
除了这两大战场之外,其他领域每一个垂直领域有形成了一些垄断,其实就是垄断形成一些寡头。有的领域是单寡头,有的领域是双寡头。
单寡头的比如像出行领域,
滴滴独大,相旅领域,携程是独大的。还有什么?
比如搜索领域,百度独大对吧。当然搜狗在后面是一个追赶者的姿态。
还有一些双寡头,像是音乐领域是网易和腾讯,在打 PGC 的领域是优爱腾三家, UGC 的领域是抖快 b 三家。
还有什么外卖,外卖是美团老大,饿了老二。当然美团的地位比较特殊。
美团的地位其实是直逼阿里和腾讯,还有字节这样的巨头的,因为它相当于是集合了全中国的这种线下履约服务,把它集合起来在线上交易的这样一个平台。所以美团点评也能算另一个巨头,它是当之无愧的。基本就是这样了。
中国的还有一些其他的领域没有说,但是反正每一个垂直领域有些寡头。两个大战场加一些垂直领域,这就是中国互联网可以 1819 年确立下来的一个最大的竞争格局。按照一个很多人的想法,后续中国移动互联网会发生什么事情,无非是大家各自守自己的地盘对吧。我把我的优势地位给巩固,住在对方的优势的地方,尝试去恶心对方。比如腾讯也想要去做短视频,这个是字节的领域,但是我想攻住进去,不一定能做得过你,但是一定能恶心到你。像字节我也做社交,但其实也没做成。字节还要做游戏,对吧?包括像电商,阿里也在推下沉市场的电商,其实就在打拼多多,其实就是互相来回来去的拉扯厮杀,但是大的格局一般人认为可能就不会动了,也玩不出什么花来。
无非就是阿里、腾讯、字节这三家最大的尝试,用一些资本运作,合纵联横,搞一些依靠投资建立起来的帝国,搞这种集团作战,也就到这就 OK 了,也就是这样。但其实我们看到我这期视频主要讲的是后面的,也就是互联网在 201819 年之后这三四年的时间里,这样的竞争态势虽然依旧依然存在,但是它在其他的很多领域又衍生出来了一些之前大家根本没有想过的竞争,它又衍生出了一些新的战场和一些新的错位竞争,这是非常非常有意思的。
2022023 年,现在新的竞争态势是什么
到了 2022023 年,现在新的竞争态势是什么?我先来给到一些比较散的信息,我再进行一些总结。
比较散的信息首先淘宝这家公司,它被抖音和快手在威胁着,因为淘宝阿里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它是一个没有流量入口的平台,对吧?传统意义上大家就是进淘宝,我有想买的东西,搜索完成,交易退出。它是一个偏工具化的、偏场景化的这样一个软件。
淘宝其实在用很多的方式在解决一个问题,他做了淘宝直播,它在一些淘宝里面的体系,想衍生出来一些内容板块,比如做一些达人分享之类。这种东西。还有最大的一个变化是想改变这种大家搜索进来,买完就走的这种习惯。于是它变成了一个算法推荐大逻辑,变成了一个瀑布流双列的显示,形成一种千人千面的推荐。并且他希望大家能够进来,像逛商场一样,有一些自己虽然没有逛淘宝的时候并没有想买,但是推荐给我,发现我可能需要我可能感兴趣的东西。就像逛商场一样,延长大家的使用时间,养成一个每天上淘宝看一看的习惯。淘宝当然他们是这么想的,这几年也做了很多的尝试,但是我觉得并不是特别的成功。至少我们可以说他现在并仍然不并不能算上一个自有流量的这样一个平台。于是他就被抖音和快手非常强烈的威胁。也就是抖音和快手,其实还包括小红书。
现在在直播电商领域对淘宝的威胁是非常非常大的,他们依托短视频让用户去关注上面的主播,用上面的主播再开放出一套直播电商的打法。我们能看到电商的最主要的市场仍然是淘宝在把控,但是抖音和快手,包括小红书他们的瓜分的淘宝的份额其实已经不能忽视了。而且最早其实他们是收一个相当于渠道的作用。我比如我在抖音直播,最终还是跳转到淘宝去购买最早的一个玩法。但是现在抖音、快手、小红书上面都已经自建了这种电商渠道,也就是他这个店就开在这几个平台里面,其实就把淘宝完成的绕开了。包括视频号上的小店,其实过去一年的增长也非常夸张。而且抖快视频号包括小红书他们的直播电商业务还在快速的扩大,并没有一个缩小的趋势,所以这个是电商领域的错位竞争。淘宝被各种有直播电商业务的平台威胁着。说完了电商领域的,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在线下履约、点评、携程,甚至包括贝壳都在被小红书和抖音威胁着。这个是怎么回事?抖音和小红书变成了流量入口之后,它的算法开始加入了定位。
上面的一个权重,我能够识别出。比如我在西藏,可能我平时在上海,在徐汇,我到了哪个地方,他就给我推哪个地方周边的美食,可能比如理发店,包括各种商场、电影院、线下的餐饮,各种各样的东西。酒吧,他会给推各种各样。这方面的,不管探店、视频还是推荐还是什么,上海徐汇区新开的一些年轻玩乐的地方,他根据我的用户画像给我会推。这些东西,就直接威胁到了刚才说的这种传统的做线下履约服务的平台,比如像美团最被威胁的一家。只需要补上最后一个板块,让大家能够在看完抖音和小红书之后,不跳转到点评上去进行搜索。
我去哪个酒吧,我去哪个饭馆,而是他自建一个体系,我在上面可以看这家餐馆的信息,包括我怎么去直接调用出地图,包括可能我去购买一些团购的套餐等等,甚至还有一些评价系统。这样就把这方面的流量,这方面的交易完全截留在自己的体系当中了。
当然这件事没有那么容易,因为像点评在餐饮在各种业务领域里面的深耕,像携程在相旅领域的深耕,像贝壳在房地产中介、房地产交易市场的深耕,多少他们有一些不是那么容易被撼动的优势。比如点评在 c 端积累出了非常多的这种大众聚合的评分,这些评分是他宝贵的财富,也是大家的用户习惯。更重要的是,它和 b 端其实也有非常多的牵连,它地推,它通过地推,通过这种深度的和商家的绑定合作,可能现在的全中国有百分之几十的餐饮商户都在用美团的一套 SARS 系统,包括支付,包括后台的供应链管理等等。所以是没有那么容易取代的。但是我觉得威胁是很大的,至少从我的角度来看,我的使用习惯,还有我身边的一些比较年轻的群体的使用习惯。
我觉得现在在抖音和小红书上找餐馆,找酒店,包括甚至于找房,都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比如我在三四年前找房的时候,毫无疑问或者我去贝壳、链家这样的 APP 上找,或者我去线下,我比如目标我在徐汇区的某一条路上,我就去他旁边的房地产中介我去找。但是现在我觉得很多人会在抖音和小红书上,上面有大量的这种散落的房地产经理人,他们背靠背后可能挂靠的某个中介公司,他会发一些房源吸引你去问他询价,以后他会加你微信或者用其他的方式,等于导到了他的私域交易就有可能展开,贝壳不就被绕开了对吧。这个就是对贝壳的很大的一个威胁。而且像这样的一种威胁,其实我觉得美团、贝壳、携程这样的公司还不太容易反击,因为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反击手段。
这个是线下履约的新的竞争。还有一些没有那么重要的,但是也是有一些新的竞争态势。比如 b 站最早是和 a 站竞争,当然 a 站已经是老故事了,现在已经不对 b 站产生不了丝毫的威胁。 2019 年之后,字节推出了一个中视频平台,叫做西瓜视频。 2019 2020 年的主节奏就是 b 站和西瓜视频在竞争,但是现在我们已经能够看到结果了,西瓜视频基本上也没有办法撼动 b 站的基本盘,西瓜视频虽然挖走了很多人,虽然它在 c 端市场的推广力度很大,但是它并没有形成一套非常好的能够源源不断孵化出优质创作者的这样一个创作者生态。
但是这两年又产生了一个新的威胁,小红书和 b 站进行错位竞争,我相信是 2017 年、 2018 年、 2019 年没有能够想到的。现在就是实实在在的发生了。竞争,其实不是针锋相对的,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做同一个业务的平台。虽然都是内容平台,但是小红书下面有 2 个问题,现在会有一定程度上威胁到 b 站。一个是它的用户同样很年轻。可以假如 b 站是从十二三岁到二十七八岁这样一个用户区间主流的用户,小红书可能就是从十七八岁到三十三四岁的这样一个主要的用户区间,他们的重合度是非常高的,都很年轻。
另外一点是,小红书本来是一个图文平台,他这两年做的最成功的一件事情,就是,在以视频为主要媒介的时代,他成功的把视频内容引入了他的这样一个生态体系。现在你在小红书上看到视频内容,你会觉得完全不奇怪。于是小红书和 b 站就狭路相逢了。虽然大家最开始做的东西完全不一样,但是你也搞年轻人,我也搞年轻人,你也搞视频,我也搞视频,咱们俩最终终究会撞在一起。这个就是小红书和 b 站现在形成的一个错位竞争的一个模式。
还有什么?还有一个是我自己的洞察。我甚至没有在太多的其他财经媒体或者其他的自媒体上看到过这样一种说法。但是这是我的一个独家观察。我觉得京东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是被美团和饿了在威胁的。这件事是怎么回事?京东它主要打的是半日达吗?它通过它其实非常厉害。他通过自建一套物流非常重的业务模式,自己一套物流团队,包括一套前置仓等等。这些系统它能够做到我上午点单,我下午就给我送到。这一点。美团和饿了它上面。经过这几年的地推,它已经把基本上全中国至少城市里面的超市都已经囊括进来了。这一点很有意思。很贵的产品,比如像家电,我肯定还会在京东上买,对吧?手机我也还会在京东上买,但是一些日常用品,很可能被美团、饿了这些外卖平台去分走了。
比如我自己的一个体会,像什么?像一些数码产品,比如充电器,假设我有一个充电器出去出差丢了,我回到家,我极大可能就不会去京东买,因为它慢,你再怎么快也不可能比外卖你半日达,你再快你也快不过外卖平台的半个小时达对吧?这个是不可能比的。我很有可能就会在美团饿了直接点一个充电器,一个头一个线就送过来,我就直接能用上了。甚至我现在要洗澡,洗发水没了,或者洗面奶没了。我发现了这一点之后,我也很可能会去在外卖平台上去选择购买,或者去盒马购买,反正不会在京东上买。还有包括什么洗衣球什么都是一样的道理。所以我觉得其实外卖平台对京东是有一定的威胁的。客单价大于 100 以上的,这种交易威胁应该是不太大的。但是客单价小 100 的,大量的食品、药品、调味品,各种的日常家用品,小的数码产品,个人洗护等等,是有可能会对京东产生一定程度的威胁的。
好,刚才新的竞争态势可能说的比较乱,有没有一个主线?其实有的主线就是抖音和小红书是这两年的一个主攻方。刚才说的乱七八糟的,其实大家也能听明白,他们是威胁到了很多新的大厂的这种业务,而且是错位竞争,之前根本就没有想过抖音和小红书会在这方面进行造成威胁,但是现在就实实在在的发生了。这一点又有又,我们又能看到什么样的一些趋势和什么样一些总结?这方面我的思考就是低点。
内容至上, 流量为王, 流量之间的区别
内容依然是整个互联网最核心的、最重要的、最打地基的一块业务模式,因为内容能够带来流量。如果你没有内容,你没有流量入口,就处在一个非常被动的局面下。类似于阿里、美团、携程、滴滴各种这样的平台。它现在面临的一个窘境,因为它没有内容,也它没有流量。这是第一个观察,内容其实发展到现在来说,它是一个核心,它是一个发动机,它能够带来流量,而流量就是一切。
第二点观察是流量和流量是一样的吗?是平等的吗?肯定不是。有一些流量是不值钱的,比如像优爱腾流量,我认我个人认为不值钱的,它是一个蠢流量,它流量就是纯流量。我在 UI 腾上,哪怕我在春节期间花了 3 天几十个小时去看狂飙,但是除了等能够为我带来一个会员,还有什么拓展的业务吗?并没有,对吧?这是一个傻流量。
什么样的流量是高贵的流量,能够高效的链接消费,链接履约场景的,这样才是高质量的流量。这一点又怎么样进行区分?我个人的可能大家想法不太一样,我个人的思考是,对于这点来,内容必须要足够轻。实际上互联网发展到现在,我觉得反而是足够轻,并且在轻的前提下做到多元化,做到能够让用户大量的消费时长的这样的 APP 才是最高贵的流量。
其实抖音、小红书它为什么这两年是一个主攻方,因为它能够做到内容足够轻,因为这内容你如果足够重,大家就会抱着一个主要看内容的心态来到平台,比如优爱腾,比如 b 站。其实也有这个问题,我主要来看内容,我就不希望我在上面看到跟消费有关的东西,或者我不希望看到以消费为主导的东西。这个就是一个广告,一个推广,我觉得很不爽。哪怕在 b 站上的探店视频,我也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关于餐饮行业的信息,你也不希望这是纯粹的一个推广,说上海哪块新开了家餐馆,你在 b 站上看到这样的内容,是会觉得有点不爽的,是会有负面的评价的。
但是你在抖音和小红书上看到这样的内容,就觉得不会奇怪,因为它的平台天然,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天然和消费走的比较近,能够链接到消费,而且不会让用户过多的反感。因为它内容足够轻。当你内容足够轻的时候,就无所谓了。一个我 1 条视频,本来也就是半分钟, 1 分钟甚至 15 秒的,我刷到的一个探店的视频只需要 0. 5 秒,我手往上又一一扒了,它就过去了,对我也没有造成什么伤害。我也不会去想着去骂这个人,对吧?他是广告就是广告。
所以第二点,流量和流量之间并不平等,它是一个反直觉的事情,反而是内容越轻的流量,它,因为它更有可能高效的链接到消费,所以它变成了比较高贵的或者效率比较高的流量。好。下面第 3 点,我的观察是,内容的信任度也很重要。高信任度、高人格化的内容,其实在这个时代是非常有优势的。它的优势在于什么?在于如果你形成了跟用户之间的高信任度,形成了一个强链接,它就能突破用户心智。用心句是什么意思?本来在差不多 2018 2019 年的时候,大家已经形成了一种使用 APP 的惯性,一种思维。惯性就是我要打车,我就使用滴滴,我要去和同学朋友聚会,我就去会打开大众点评或者美团,我要去找房子,我就打开贝壳链家。大家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心智,也就是一个 APP 有一个专用的用途,我这个 APP 很难再增添其他的用途,用户不答应,因为他已经思维惯性已经形成了。
心智曾经被认为是非常难以突破的,但是事实证明,用高信任度的内容能够突破这一点。也就是我用一个人格化的载体,当载体向你推荐,不管是出行、商旅、酒店、餐饮,包括像是甚至于房子租房的时候,我只要对他产生了信任,是直播的形式还是视频形式不重要。产生了信任之后,我就有可能跟他走,被他导向他的私域,或者跟着他,跟着这个人完成交易,我就把这些平台给绕开了,他的心智在这方面就作废了,就失效了。在此时此刻,高信度内容突破了用户心智,突破了 APP 的品类,这个是一个。
新业态的产生, 信任度, 私域流量, 个人IP
第三点,我觉得也是在 2016 年、 17 年、 18 年很少有人能够想到的。但是这两年在实实在在发生的一个一个互联网的趋势,或者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情况。我再多说一点,甚至这种高信任度的内容,还会造成一种全新的业态。比如我在小红书上观察到了这样的两个两种生意模型,它现在体量都不是很大,但是我觉得很有意思,它是一种很新的东西,上门做饭。一对一的上门做饭在小红书其实是一个增长比较快的,而且我自己也体验过。你找一个人,他可能不是专业厨师,他可能就是一个正在 gap 的年轻人,或者他是一个正在考研的大学生,他平时喜欢做饭比较好,他就把自己的服务提供出来,说我可以在上海上门做饭,你搜能搜出来好多。
可能是,比如四菜一汤是 86 个菜100,如果你来一堆人,我要张露一桌子可能是 200 块钱,大概我说个大概两个模式,或者是你可以提供原调,我可以给你准备原调,你过来我告诉你你就做这几个菜。另一种模式是你可以点他们买好菜到你的家里。这个体验是很好的。因为其实我觉得像上海,比如周末这周五晚上,很多餐馆都是又吵人又多,又要排队。我请朋友或者新年的时候,圣诞的时候来到家里,我又不想做饭,我又不想点外卖,请这样一个厨师摆坐上一桌子饭一下午,非常愉快,也是非常私密的体验。我在之前就试过这么一次朋友聚会,我觉得体验是非常好的。
另外是还有一个很像的,现在有这种一对一的旅拍,其实也不一定是专业的摄影师,可能就是摄影爱好者。他有一个单反相机,他会拍一些东西,平时可能琢磨的多一些,他会一些拍摄的套路,他比较熟。几条网红的街道。假设我是一个北京人,我来到上海,我就在小红书上或者抖音上约一个线下的一对一的旅拍服务。一天可能是比如 200 块钱,他就来一个人也不太打搅你,你在做什么,就跟着你一整天的时间帮你拍很多照片。侧脸的可能指挥你去做一些肯定能出片,肯定能不错的pose,方便你去发各种社交媒体,方便你去发朋友圈业务,据说体验也是不错的。因为我不太喜欢自拍,所以我没有体验过,以后可能会试试。但是身边有用过的朋友说还不错。
其实上门做饭大概在好多年前, 2015161516 年的时候,有几家我记得互联网的创业公司开设了这样一个平台,上面有一大堆的厨师,他签约的这样的人,你可以在下面约他们上面做饭。但是这种专用的平台业务太窄,它很难形成规模化。而且这样的一个又要抽成他履约,过程又非常复杂,又有可能产生很多的这种信任度的问题,包括后续的投诉的问题等等。所以最后基本上都倒闭了,都没有做起来。
不是基本上是全部倒闭了,但是小红书上他为什么做起来了?或者抖音上我觉得是和软件特性是有关系的。信任度是怎么来的?我们想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会觉得让这样一个陌生人上你家做饭是可行的?因为你在上面能够看到他有他是有个人主页的,他可能没有多少粉,比如上面做饭的一个大学生,他可能就 500 粉。但是你可以点进他的页面,看到他之前给别人做的一桌子饭菜。你如果还是不信,你说你这是摆拍,你根本就不是。
你就像交易单,你可以看到上面有之前客人留下的评价,你再点进去之前客人的评价,客人本人也有个人主页,他你也能根据客人平时发的一些东西,因为是比较轻的内容,很多人在小红书在抖音上都有可能随便发点自己的日常视频、日常生活记录,能看到他是一个真人。这就形成了一套非常好的新人构建的过程。
也就是我能够知道这是一个真人,我能够知道他之前产生过真的交易行为,我就对他产生了信任度。所以它大概是这么一个原理。这个是我很有意思的一个观察,我不知道大家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我相信这种往后发展这样的高信任度,加上比较轻的内容,会衍生出来一系列的这种线下的非常非常轻的生意模式。好了,这期视频这样我说了,刚才中国 ToC 端的移动互联网从 201819 年到现在,这三四年的一个全新的竞争态势,他和之前的大厂竞争逻辑是不太一样的,我相信比较敏感的用户可能这几年也已经察觉出来这方面的一些情况。我只是给他进行了一下归纳总结,尝试去进行一下归纳总结,包括一些归因。这个可能大家也发现了,我把归因更多的归在内容上。
为什么?因为中国移动互联网不管是哪块业务,其实无非就是三步走。首先你通过内容社交获取到流量,通过一些方式流量转化成交易。不管线上线下交易履约三部的传统怎么样,会觉得流量比较好获取,但是交易转化的过程比较难,履约过程也比较有门槛,比较能建立壁垒。但是后续经过算法的一系列发展,比如在定位的权重就是一个发展,对吧?现在能够比较精准的转化流量,这是一点。
另外,履约过程虽然它确实有壁垒,但是大家发现你只要一个平台有了流量,慢慢的啃,还是能把履约,能把这一套供应,还是一套服务链条给建立起来。但是你反过来,如果一个平台只有交易还有履约,它没有流量,你想在 2020 年之后再重新说我自建一套,不管是内容社交的什么体系,想要自建一个流量生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我们看现在的一个大逻辑就是流量市场的变动,更能从底层影响整个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竞争格局。基本上就这么回事,但是未来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也不知道。我觉得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竞争态势,它是一个很有活力的市场,各方面包括政策的扰动,包括大家喜好,包括各方面流量,市场自然的一些规律,都会对竞争格千变万化的影响,生出一些大家可能根本没想到的变化,这也是他的魅力所在。